垃圾滲濾液中氨氮如何脫出及回收
摘要:利用由微孔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纖維制成的工業級膜組件對垃圾滲濾液中氨氮進行支撐氣膜法脫除研究,考察了泡沫分離-石灰絮凝等預處理技術對垃圾滲濾液表面張力及COD值的處理效果,在此基礎上研究了物料因素和操作因素對膜傳質性能的影響,并對該工藝的長期操作穩定性進行了研究。
實驗結果表明該預處理技術不僅可顯著提高垃圾滲濾液的表面張力,還可大大降低其色度和COD值。
當進料流量為100 L/h、進料氨氮濃度為1 000~3 000 mg/L、硫酸吸收液流量為200 L/h、硫酸濃度為6%~10%、溫度為20~30℃時,支撐氣膜過程(兩級膜組件串聯)可有效脫除垃圾滲濾液中99%以上的氨氮,同時得到含10%~15%硫酸銨的水溶液作為副產品。
工業級支撐氣膜組件在連續運行的2個月內保持了良好的傳質穩定性。
垃圾滲濾液是垃圾在堆放、填埋處理過程中,由于厭氧發酵、有機物分解、雨水沖淋、地表水及地下水浸泡等作用而濾出來的高濃度有機廢水。
垃圾滲濾液因其水質的復雜性,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廢水之一。
其水質特點如下:(1)水質復雜,危害性大;(2)有機物、金屬離子及氨氮濃度高;(3)色度深、有惡臭,微生物營養元素比例失調;(4)水質隨時間、季節變化大。
2008年新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 開始代替原來的GB16889-1997,對垃圾的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大多采用生物法,但垃圾滲濾液中高濃度的氨氮會降低甚至嚴重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導致最終處理出水難以達標,因此需先降低垃圾滲濾液中氨氮濃度至適宜范圍內,后續生化處理系統才能正常運行。
氨氮脫除方法有多種,如吹脫法、汽提法、化學沉淀法、折點加氯法、離子交換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和電滲析法等,其中最為常用的吹脫或汽提法,亦存在高能耗、二次污染及設備結垢等問題,而其他方法或因成本太高或因操作復雜等而限制了其普適化、規;瘧。
支撐氣膜脫氨技術是利用疏水性微孔膜將含氨廢水與酸吸收液隔于膜兩側,游離態氨氣化擴散進入微孔,并通過微孔擴散到膜的另一側被酸吸收液快速、不可逆吸收生成不揮發的銨根離子。
該過程以膜兩側游離態氨的濃度差為推動力,當酸濃度足夠大時酸吸收液側氣-液界面處氣相中氨的濃度"或分壓#近似為零,所以支撐氣膜過程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氨傳質分離推動力,而中空纖維膜組件的特殊構型為該傳質過程提供了高傳質面積,因而支撐氣膜過程具有高效節能的特點。
具體參見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支撐氣膜技術,以其投資成本低、能耗低、占地少、氨氮回收率高、無二次污染和操作簡便等優勢,在氨氮廢液處理方面顯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關于其研究也多集中于實驗室階段的模擬廢水研究,尚未見到其用于水質極其復雜的垃圾滲濾液處理方面的研究報道。
本實驗介紹了現場中試規模的支撐氣膜(簡稱氣膜)法脫除垃圾滲濾液中氨氮的研究,以期為解決垃圾滲濾液污染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和參考。
1實驗材料和方法
1.1材料與試劑
熟石灰、濃鹽酸、濃硫酸、碳酸鈉,東莞市玖順化工有限公司;納氏試劑、離子穩定劑、聚乙烯醇擴散劑、哈希COD試劑,哈希公司。
詳情請點擊下載附件:
下一篇:曝氣+化學絮凝法預處理環氧丙烷廢水